城乡的基础设施都建好了
| 招商动态 |2017-05-21
“十五”时期,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由9.5亿元增加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0.4%,超过了“十五”预期增长目标。
其中:一产业年均增长5.6%,二产业年均增长20.9%,三产业年均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44.6:14.7:40.7调整到36.6:24.4:39。地方财政收入由7421万元增加到9830万元,年均增长5.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是前五年的2.5倍,年均增长29.8%。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连年获得好收成,烤烟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畜牧业快速发展,产值由2.4亿元增加到4.9亿元,年均增长13.4%,冻精改良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程度由20%提高到30%。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煤电磷一体化、农副产品加工、制药、建材等产业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由3.98亿元增加到9.64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8.4%提高到17.9%。旅游业发展迅速,累计接待游客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28万元,年均增长21.9%。所有制结构有新的改善,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由32.8%提高到46.1%。
“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五年。农村税费主体改革取得实效,除烤烟农特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全部免征,减负率达70%。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合同续签到户,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得到有效探索。
国有骨干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粮食、供销系统改革进展顺利。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仁德镇、城关乡的撤并建制工作。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医药卫生、国土资源、司法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签约项目22个,协议引资32亿元,启动实施项目10个,引进云南南磷集团、四川龙蟒集团等外来投资企业9户,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外贸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十五”时期,是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的五年。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1.5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851件,建设高稳产田地3.1万亩,水利化程度由42%提高到54%。凤龙湾、化桃箐、李家箐水库等一批除险加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新建扩建了丰乐、白泥塘、小龙潭、白鸡凹、大双林、马家箐水库。解决了11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交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投资2.3亿元,新建和改造公路530公里,实施了海尾至杨家湾等6条“通乡油路工程”和联合至三界等8条“通达工程”建设,全县乡乡通油路将在今年五月全面实现,人民群众行路难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电力建设成效明显,投资1.2亿元,建成35KV变电站5座,完成城网改造7500多户,农网改造10.4万户,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