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人为何逃离东北?
| 招商动态 |2017-08-23
欢迎关注漫步金融 ▲
东三省,曾作为共和国长子昂首挺胸,如今却因为增长乏力黯然失色。
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共和国的长子”,工业、农业基础雄厚,各种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等条件都很优越。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计划经济年代全盛时期的东北,如今陷入了长期的衰退。
2016年12月26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粤苏鲁浙闽位居投资环境前五位,而东北地区是四大板块中投资环境最差的一个。
投资环境落后的十个地区中,东三省占了两席,黑龙江则排倒数第一。
GDP造假盛行
早在2004年中央就启动了“振兴东北”国家计划,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振兴东北机构,从政策、资金、人员上都给予了全方面支持。
2016年4月,中央进一步推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提出到2020年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然而事与愿违,多年来的振兴东北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东三省经济每况愈下。
回顾2015年各省份GDP增速,东三省占据倒数第一、第三、第四,即使是这样,里面的数据依然掺杂着不少水分。
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中表示,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审议时透露,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2016年,中央大力打击GDP数据造假,在粤、苏、浙、闽等地8~9%高增速的背景下,黑龙江名义增速只剩下2%,而辽宁在GDP“挤水”后巨额缩水,变成了触目惊心的-23%。
东北经济的低迷成了全国最沉重的一个笑话。
投资不过山海关
然而造假的不仅仅只有GDP数据,还有东北的各大企业。
今年两会,习近平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痛斥辽宁经济数据造假。然而两会闭幕后没几天时间,辽宁沈阳的上市公司辉山乳业,半个交易日时间港股股价暴跌85%,震动全球金融圈。
有人幸灾乐祸地给辉山乳业贴上logo:“又一颗坠入地狱的辽宁老千”。
之所以说“又一颗”,是因为东三省造假企业之多,令人咂舌。
2014年10月,辽宁水产养殖企业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忽然间养殖的扇贝全失踪了,业绩也由4000万的盈利瞬间变成了8亿的巨额亏损,让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
然而最蹊跷的并不只是如此,等到了第二年6月股市回暖的时候,獐子岛又上演了惊天逆转——发布公告称扇贝突然之间又出现了,公司高管随即炒底成功。
辽宁丹东上市公司欣泰电气,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公司。
还有欠钱不还的老赖东北特钢,还有大庆乳液、欧亚农业、昆明机床等一批东北公司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言论因此在民间流传。
复兴的阻力
东北的吏治问题,一直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4年中央针对东北经济降速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组给出的结论是:“东北官僚主义非常严重。”
东北的官僚主义严重到什么程度?东北某副省级城市,一共有44个委办局,其中43个有行政审批和处罚权,政府什么都想管,官员什么都想抓。主管副市长坦言:“都不好意思和南方的城市说。”
政府什么都管,官员什么都想抓的背后,就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换。这些审批和处罚的权限,成了小官员吃拿卡要的灵丹妙药,更成了大官员进行权钱交易的平台。
反腐的盖子不揭开,经济发展的步子怎能迈得开?
随着东北经济的停滞与民营经济的不振,留给东北年轻人的选择并不多。除了到外地寻找机会以外,吃“公家饭”便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人生规划。
正是如此,许多东北人对“编制”有着狂热的痴迷。
据《南方周末》报道,哈尔滨市招聘457个环卫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3000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编制”,是此次招聘最大的亮点。
哈尔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两部咨询热线,每天都接到近千个咨询
![](http://www.qpcpd.com/mstyle/themes/img/phone_item.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