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书院:钟永伟,《玉山赋》,《中华缘:来华外国人简史》,《中华文明史》,《钟永伟文集》卷一,2017-09-11
| 招商动态 |2017-09-11
玉山赋
三清山长 钟永伟
观夫唐武后证圣二年(695)析常山、须江、弋阳等县置,属衢州。治所在今江西玉山县东二里林岗乡驻地东津桥,后徙今玉山县。乾元元年(758)属信州。《寰宇记》卷107信州玉山县:“以有怀玉山,故为称。”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6年直属赣省。有冰为溪水玉为山之名句,郁达夫赞誉为“东方威尼斯”是也。然则以朱熹《玉山讲义》为要,因了名扬天下: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宋宁宗登基以为“欲进修德业,追踪古先哲王,则须寻天下第一人乃可”1,经彭龟年等举荐,将朱熹从赴任二月的湖南安抚使任上召回京师,,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朱熹入侍经筵46日,宋宁宗就以“悯卿耄艾,方此隆冬,恐难立讲”为名将朱熹赶出京师,朱熹归福建途经玉山时,玉山县宰司马迈邀请朱熹为县学诸生讲学,为后人留《玉山讲义》。朱熹著言:“吾痛不得自鹅湖,遂入怀玉,深山静坐数月”5卷54
《玉山讲义》:性即理。“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7所谓“性”,是人从天处所受之理,就此而言,可谓“性即理也”。朱子“性即理”,实是承自程颐。他对小程夫子“性即理”一句评价甚高。二程讲“性即理,理则自尧、舜至于途人一也。”8“大凡天之生物,各付一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
仁包四性。性是人与物生成的源泉与规律,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与社会的资始。朱熹的“性”已经区分为人性与物性,使之赋予社会存在现实意义。朱熹认为性的内涵最主要的仁、义、礼、智四德,“性是理之总名。仁、义、礼、智皆性中一理之名。”9卷5性之体无外乎就是仁、义、礼、智四德而已。正因为如此,朱熹才会说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把论“性”放在了首位。性分仁义礼智信,但仁可包其他四性,仁义礼智可归结为仁义二性,而仁义又可归结为一仁,因此性即仁。
仁义相为体用:“盖以仁存于心,而义形于外,言之,则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而以仁义相为体用,看得透,则玲珑穿穴,纵横颠倒,无处不通。而日用之间,行著习察,无不是著功夫处矣。”
性一气殊。《玉山讲义》中朱熹以事譬性气,以“朝廷之命此官”譬以“天之生此人”;以“官之有此职”比于“人之有此性”,认为“朝廷所命之职,无非使之行法治已”。朱子持气禀之说:“性离气禀不得,有气禀,性方存在里面;无气禀,性便无所寄搭了。”9卷94)人性是共同的,但作为每个个人所具有的人性,却是有差别的,这差别的根源,则在于气禀之不同。人性皆善,何以人有善有恶?“人性虽同,而气禀或异。目其性而言之,则人自孩提,圣人之质悉已完具。……善端所发,随其所禀之厚薄,或仁或义或孝或悌,而不能同矣。"10朱子用气禀来说明个人善恶之差异。性无不善,但气禀有异,所以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差别。”在《玉山讲义》中他明确地指出:“欲生此物,必须有气,然后此物有以聚而成质。而气之为物,有清浊昏明(或作“清明昏浊”)之不同。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欲之累,则为圣。禀其清明而未纯全,则未免微有物欲之累,而能克以去之则为贤。禀其昏浊之气,又为物欲所蔽而不能去则为愚,为不肖,是皆气禀物欲之所为,而性之善未尝不同也”。并把人分为“圣”、“贤”、“不肖”三等:“气之为物,有清浊昏明之不同,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欲之累,则为圣;禀其清明而未纯全,则未免有物欲之累,而能克以去之,则为贤;禀其昏浊之气,又为物欲之所蔽,而不能去,则为愚为不肖。”
存理灭欲。朱熹以人之品质为核心,他认为恶源在于“人欲”。他指出:“人欲正天理之反耳”,“天理中本无人欲,惟其流之有差,逆生出人欲来”5卷40。朱熹的“人欲”就是“心之疢,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5卷13;就是“物欲昏蔽”9卷71,“嗜欲所迷,利害所逐”9卷8;就是“反了恻隐之心”,“如放火杀人,可谓至恶”9卷97;就是“非”,“非底乃人欲之私”。9卷13朱熹认为“人欲横流”,使得社会日益纷扰,他提出了人欲是恶的根源观点:“人欲未尽,是以除恶常不能去其根”5卷14,“只是被人欲反了,故用之不善而为恶”9卷97,“只为私欲蔽疢惑而失其理”9卷46。由此,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并以此作为思想的指导原则。淳熙元年以后朱熹开始重定《大学》、《中庸》,对道统之学大纲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四书的思想归宗,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孔子之所以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谓危,道心谓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9卷12所以朱熹又说:“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存天理灭人欲”正是朱熹理欲之辨之核心,并把这样的思想看作《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的主要内容。故而在《玉山讲义》中以为:“凡吾日用之间所以去人欲复天理者,皆吾分内当然之事,其势至顺而无难。” 古今圣愚皆同一性,但善性会被物欲所蔽,必须存天理,灭人欲,才能复性初,“勇猛著力,痛切加功,然后可以复于其初。”
尊德性,道问学。朱熹提出:“宜熟读深思,反复玩味,就日用间便着实下功夫,始得中庸所谓尊德性者,正谓此也。”尊德性与道问学虽然是各自加功,但却不是“判然两事”,二者是“交相滋益,互相发明。”
嗟夫!吾观玉山自建制以来,《玉山讲义》开大学明道之先河,玉山人杰地灵,才子佳人辈出,端明书院,玉山考棚,文成塔山,阎立本墓,武安山峰,冰溪水印,十里长廊,一溪两岸, 怀玉书院,鹅湖之会,三清山观,儒释道法,是以山清水必秀,而水秀人必美,人美而得天地之精华,山水之精神,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也。
故近山则水清,远山则水浊。气近山则清,气远山则浊,气清则人备爽, 气浊则人备浑。古有玉山先生汪应辰,乃状元及第,乃三清山下紫湖镇汪家人,距吾枫林不过一山之隔,自幼深受其鼓舞也,史载汪应辰:五岁知读书属对;十岁能诗。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宰相赵鼎奇之。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举进士第一,年甫十八,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主和议,应辰上疏力言因循无备、上下相蒙之可畏,忤桧意,出通判建州。桧死,始还朝。累官吏部尚书,刚方正直,敢言不避,中贵多侧目。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连贬秩,遂致仕不起。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精于义理,好贤乐善,学者称玉山先生。卒,谥文定。应辰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传于世。可谓始为学,终于史,以史为终,以终为始,善始善终矣!
玉山素来尊师重教,古有端明书院,今有玉山一中,盛誉“才子乡、博士县”之美称,有黄家驷等诸多院士以及博士硕士千百余人, 而玉山乡贤亦知悉知恩图报,回馈母校家乡,是以传承教育、传承文化,文以载道,道以养人,故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也,古今中外,文人墨客,莫不挥笔泼墨,颂歌玉山,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摩根先生途径玉山,乃盛赞“条条大道通玉山”是也。
玉山才俊之佳作可堪多矣,是以不再赘述,故谨引经据典,取其精华,谨作玉山赋,然吾不愿唯盛赞玉山,子不嫌母丑,玉山昔日八省通衢,然现今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之势,仍处于发展期,故惟愿成功志士、乡贤达贵、有识之士慧眼识玉山,真真以他山之玉,练得真经也。
新年老人生活家愚拙于丁酉年九月十一日于中文书院与诸位共勉之。
《赋谱》,唐佚名撰。据史志记载,唐代赋格类著作有浩虚舟《赋门》一卷,纥干俞《赋格》一卷,范传正《赋诀》一卷,张仲素《赋枢》一卷,白行简《赋要》一卷,和凝《赋格》一卷等,其数量颇为可观。而当时所存尚不止于此,《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赋门鱼钥》十五卷下云:“进士马偁撰,编集唐蒋防而下至本朝宋祁诸家律赋格诀。”蒋防《赋格》,即不见于著录。唐代进士试律赋,赋格之作盛极一时,当与此有关。《赋谱》一书,不见于史志著录。书中云“近来官韵多勒八字”,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三“试赋用韵”条载:“自太和(八二七—八三五年)以后,始以八韵为常。”书中又引及浩虚舟《木鸡赋》,据《唐诗纪事》卷五十五载,周墀长庆二年(八二二年)以“《木鸡赋》及第”,浩虚舟亦长庆二年及第,此《木鸡赋》即为当年试题。于此可推,《赋谱》或成书于此后不久,即文宗太和、开成年间(八二七—八四○年)。曰本僧圆仁于承和十四年(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所上《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内有《诗赋格》一卷,“赋格”或即此《赋谱》。
此书讨论律赋句法、结构、用韵、题目等内容,是唐人赋格中惟一流传至今之作,对人们把握和研究律赋之特征并深化对唐代科举考试之认识不无裨益。
由于此书很早传入曰本,故对曰本汉文学颇有影响。如藤原宗忠(一○六二—一一四一年)《作文大体·杂笔大体》中已有袭用,了尊于弘安十年(一二八七年)所撰《悉昙轮略图抄》,其卷七论文笔事,言诗有“发句、胸句、腰句、落句”;言笔有“发句、傍字、长句、轻、重、疏、密、平、杂、壮句、紧句、漫句、送句”等,亦显然受到《赋谱》影响。
哈哈儿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
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
壮三字句也
若“水流湿,火就燥”;“悦礼乐,敦《诗》《书》”;“万国会,百工休”之类,缀发语之下为便,不要常用。
紧四字句也。
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四海会同,六府孔修”,“银车隆代,金鼎作国”之类,亦缀发语之下为便,至今所用也。
长上二字下三字句也,其类又多上三字下三字。
若“石以表其贞,变以彰其异”之类,是五也。“感上仁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经”,是六也。“因依而上下相遇,修分而贞刚失全”,是七也。“当白曰而长空四朗,披青天而平云中断”,是八也。“笑我者谓量力而徒尔,见机者料成功之远而”,是九也。六、七者堪常用,八次之,九次之。其者时有之得。但有似紧,体势不堪成紧,则不得已而施之。必也不须缀紧,承发下可也。
隔
隔句对者,其辞云。隔体有六: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者,如上有四字,下六字。若“器将道志,五色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舞而叶曲”之类也。
重隔,上六下四。如“化轻裾于五色,犹认罗衣。变纤手于一拳,以迷纨质”之类是也。
疏隔,上三,下不限多少。若“酒之先,必资于麹蘖。室之用,终在乎户牗”。“条而来,异绿虵之宛转。忽而往,同飞燕之轻盈”,“俯而察,焕乎呈科斗之文。静而观,炯尔见雕虫之艺”等是也。
密隔,上五已上,下六已上字。若“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咏《团扇》之见托,班姬恨起于长门。履坚冰以是阶,袁安叹惊于陋巷”等是也。
平隔者,上下或四或五字等。若“小山桂树,权奇可比。丘林桃花,颜色相似”,“进寸而退尺,常一以贯之。曰往而月来,则就其深矣”等是也。
杂隔者,或上四,下五、七、八;或下四,上亦五、七、八字。若“悔不可追,空劳于驷马。行而无迹,岂系于九衢”,“孤烟不散,若袭香炉峰之前。圆月斜临,似对镜卢山之上”,“得用而行,将陈力于休明之世。自强不息,必苦节于少壮之年”,“及素秋之节,信谓逢时。当明德之年,何忧淹望”,“采大汉强干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维城之制,分土而王”,“虚矫者怀不材之疑,安能自持。贾勇者有攻坚之惧,岂敢争先”等是也。
此六隔,皆为文之要,堪常用,但务晕澹耳。就中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漫
不对合,少则三四字,多则二三句。若“昔汉武”,“贤哉南容”,“我圣上之有国”,“甚哉言之出口也,电激风趋,过乎驰驱”,“守静胜之深诫,冀一鸣而在此”,“历历游游,宜乎凉秋”,“诚哉性习之说,我将为教之先”等是也。漫之为体,或奇或俗。当时好句,施之尾可也,施之头亦得也。项、腹不必用焉。
发
发语有三种:原始、提引、起寓。若“原夫”、“若夫”、“观夫”、“稽夫”、“伊昔”、“其始也”之类,是原始也。若“洎夫”、“且夫”、“然后”、“然则”、“岂徒”、“借如”、“则曰”、“佥曰”、“矧夫”、“于是”、“已而”、 “故是”、“是故”、“故得”、“是以”、“尔乃”、“乃知”、“是从”、“观夫”之类,是提引也。“观其”、“稽其”等也,或通用之。如“士有”、“客有”、“儒有”、“我皇”、“国家”、“嗟乎”、“至矣哉”、“大矢哉”之类,是起寓也。原始发项,起寓发头、尾,提引在中。
送
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
凡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紧、长、隔以次相随。但长句有六、七字者,八、九字者,相连不要。以八、九字者似隔故也。自余不须。且长、隔虽遥相望,要异体为佳。其用字“之”、“于”、“而”等,晕澹为绮矣。
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
凡赋体分段,各有所归。但古赋段或多或少。若《登楼》三段,《天台》四段之类是也。至今新体,分为四段:初三、四对,约卅字为头;次三对,约卌字为项;次二百余字为腹;最末约卌字为尾。就腹中更分为五:初约卌字为胸;次约卌字为上腹,次约卌字为中腹;次约卌字为下腹;次约卌字为腰。都八段,段段转韵发语为常体。
其头初紧、次长、次隔,即项原始、紧。若《大道不器》云:“道自心得,器因物成。将守死以为善,岂随时而易名。率性而行,举莫知其小大。以学而致,受无见于满盈。稽夫广狭异宜,施张殊类”之类是也。次长、次隔。即胸,发、紧、长、隔至腰。如此,或有一两个以壮代紧。若居紧上及两长连续者,仇也。
夫体相变互,相晕澹,是为清才。即尾起寓,若长、次隔、终漫一两句。若《苏武不拜》云:“使乎使乎,信安危之所重”之类是也。得全经为佳。
约略一赋内用六、七紧,八、九长,八隔,一壮,一漫,六、七发;或四、五、六紧,十二、三长,五、六、七隔,三、四、五发,二、三漫、壮;或八、九紧,八、九长,七、八隔,四、五发,二、三漫、壮、长;或八、九隔,三漫、壮,或无壮;皆通。计首尾三百六十左右字。但官字有限,用意折衷耳。
近来官韵多勒八字,而赋体八段,宜乎一韵管一段,则转韵必待发语,递相牵缀,实得其便。若《木鸡》是也。若韵有宽窄,词有短长,则转韵不必待发语,发语不必由转韵,逐文理体制以缀属耳。若“泉泛珠盘”韵是宽,故四对中含发;“用”韵窄,故二对而已,下不待发之类是也。又有连数句为一对,即押官韵两个尽者。若《驷不及舌》云:“嗟乎,以骎骎之足,追言言之辱,岂能之而不欲。盖窒喋喋之喧,喻骏骏之奔。在戒之而不言。”是则“言”与“欲”并官韵,而“欲” 字故以“足”、“辱”协,即与“言”为一对。如此之辈,赋之解证,时复有之,必巧乃可。若不然者,恐职为乱阶。
凡赋题有虚、实、古、今、比喻、双关,当量其体势,乃裁制之。
虚
无形像之事,先叙其事理,令可以发明。若《大道不器》云:“道自心得,器因物成。将守死以为善,岂随时而易名。”《性习相近远》云:“噫!下自人,上达君。感德以慎立,而性由习分。习而生常,将俾乎善恶区别。慎之在始,必辨乎是非纠纷”之类也。
实
有形像之物,则究其物像,体其形势。若《隟尘》云:“惟隟有光,惟尘是依。”《土牛》云:“服牛是比,合土成美。”《月中桂》云:““月满于东,桂芳其中”等是也。虽有形像,意在比喻,则引其物像,以证事理。《如石投水》云:“石至坚兮水至清。坚者可投之必中,清者可受而不盈。”比“义兮如君臣之叶德,事兮因谏纳而垂名”。《竹箭有筠》云:“喻人守礼,如竹有筠。”《驷不及舌》云:“甚哉言之出口也,电激风趋,过乎驰驱。”《木鸡》云:“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等是。“水”、“石”、“鸡”、“驷”者实,而“纳谏”、“慎言”者虚,故引实证虚也。
古昔之事,则发其事,举其人。若《通天台》之“咨汉武兮恭玄风,建曾台兮冠灵宫”。《群玉山赋》云:“穆王与偓佺之伦,为玉山之会。”《舒姑化泉》云:“漂水之上,盖山之前,昔有处女”之类是也。而白行简《望夫化为石》无切类石事者,惜哉!
今事则举所见,述所感。若《大史颁朔》云:“国家法古之制,则天之理。”《泛渭赋》云:“亭亭华山下有渭”之类是也。又有以古事如今事者,即须如赋今事,因引古事以证之。若《冬曰可爱》引赵衰,《碎虎魄枕》引宋武之类。而《兽炭》未及羊琇,《鹤处鸡群》如遗乎嵇绍,实可为恨。
比喻有二:曰明,曰暗。若明比喻,即以被喻之事为干,以为喻之物为支。每干支相含,至了为佳,不以双关。但头中一对,叙比喻之由,切似双关之体可也。至长三、四句不可用。若《秋露如珠》,“露”是被喻之物,“珠”是为喻之物,故云“风入金而方劲,露如珠而正团。映蟾辉而回列,疑蚌割而俱攒。”“磨南容之诗,可复千嗟。别江生之赋,斯吟是月。”月之与圭双关,不可为准。
若暗比喻,即以为喻之事为宗,而内含被喻之事。亦不用为双关,如《朱丝绳》、《求玄珠》之类是。“丝”之与“绳”,“玄”之与“珠”,并得双关。“丝蝇”之与“真”、“玄珠”之与“道”,不可双关。而《炙輠》云: “惟輠以积膏而润,惟人以积学而才。润则浸之所致,才刚厥修乃来。”《千金市骏骨》云:“良金可聚,骏骨难遇。传名岂限乎死生,贾价宁亲乎金具。”或广述物类,或远徵事始,却似古赋头。《望夫化为石》云:“至坚者石,最灵者人。”是破题也。“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也如神。离思无穷,已极伤春之目。贞心弥固,俄成可转之身。”是小赋也。“原夫念远增怀,凭高流眄。心摇摇而有待,目眇眇而不见。”是事始也。又《陶母截发赋》项:“原夫兰客方来,蕙心斯至。顾巾橐而无取,俯杯盘而内愧。”是头既尽截发之义,项更徵截发之由来。故曰新赋之体,项者,古赋之头也。借如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是古赋头,欲近雪,先叙时候物候也。《瑞雪赋》云:“圣有作兮德动天,雪为瑞而表丰年。匪君臣之合契,岂感应之昭室。若乃玄律将暮,曾冰正坚。” 是新赋先近瑞雪了,项叙物类也。入胸已后,缘情体物,纵横成绮。六义备于其间,至尾末举一赋之大统而结之,具如上说。
自宋玉《登徒》、相如《子虚》之后,世相放效,多假设之词。贞元以来,不用假设。若今事必颁,著述则任为之,若元稹《郊天曰祥云五色赋》是也。
玉山
雄踞吴楚,集山川明秀之灵性,古邑圣地也;扼冲赣浙,擎改革风云之际会,新城强都也!伏羲遗玉而山神藏焉,故曰玉山邑;唐皇建县而几易更置,逐立赣东北。以山为名,拥三清山而衔怀玉,蔚然深秀;依水而生,怀金沙溪而抱玉琊,襟带左右。豫章门户,商贾东西互往;八省通衢,经济南北纵横。有道是:天地形胜,传上古之遗音;城以盛民,得兴邦之宏业。
美目兮玉山,山川得天工造化,胜景为天时地利。三清雄峻荟聚千峰奇石,道家福地孕育云海神光。江南高原怀玉,峰林谷地幽野秀险, 灵岩飞瀑百川娇媚;三清第一天梁,暗河溶洞神秘莫测,钟乳涌泉奇奥瑰丽。仙境田园山塘,桃源古村漏底: 山溪清洌甘甜,田野果硕花红;俨屋星罗棋布,阡陌纵横千里。稚儿幼女嬉戏,鸡鸣狗吠相闻。景致如画,诗河顿开;城乡新容,绽放异彩。以溪为池,傍河筑城。歌以半江青山半江城之风貌,赠以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举一河两岸手笔,承梦里水乡风情。南北飞渡,三桥连天堑;长虹卧波,一水绕城郭。沿河路岸堤烟柳絮扬,大道绿茵通直;七里街屋宇髙脊飞檐,商埠徽派林立。杏花酒肆,陆羽茶庄;华灯齐上,溢彩流光。杜牧杏村、乡野柳洲、塔影文园、山楼武安,雕栏石砌得古风长存,亭台楼榭显诗韵浩荡;冰溪渔村、苇荡迷踪、碧水花洲、烟雨汀江,古堰长河开风和景明,十里长锦纳八方宾朋。
物华兮玉山,瑞气贯盈藏珍宝,物阜民丰蕴小康。土地辽阔,森林繁茂。矿产丰足,石灰石乃居全省之首;水源充沛,三清湖谓为水坝之碑。罗纹砚石纹理似丝,国之砚宝;青石板材质地密实,球桌之王。五谷丰登,禽兴畜旺。鱼肥米优,瓜香茶浓。临湖食材久负盛名, 豆腐白嫩,水灵光鲜;蒜肉晶莹,味香别具。三清野味声播百里,山中茶油,油质纯清;豆里白玉,纯白光滑。有机笋干金衣玉白,笋中皇后;三清白茶茶香馥郁,唇齿留香。玉山黑猪声名遐迩,供奉帝王御膳;紫宝香糯米中极品,誉称世界奇糯。年复春华秋实,实堪鱼米之乡。八珍蔽野,田畴锦绣;家珍悉数,稻粱肥硕。南国有天宝,引凤凰来仪;赣东吐蚌珠,光照耀千秋。
文盛兮玉山,数风流之士灿若群星,阅文韵艺苑风情万种。英才翰学相济,学风育人齐昌。名臣巨儒往返其间,文人贤士枚不胜举。吟诗文,传佳话。陆放翁南楼一小望,王荆公题写玉光亭。唐右宰相阎立本归隐城南,修道普宁禅院;理学宗师朱夫子登堂讲学,传承玉山讲义。著述怀玉书院,重教兴学千年树人;讲学梅溪义学,传道授业桃李芬芳。科考及弟,清代考棚翰墨书香,庄严肃穆;崇文尚教,端明书院状元立教,英才代出。数载寒窗苦,一试定乾元;一门八进士,十里四翰林。黉学府第,画栋雕梁;薪火相传,魁星长耀。医学大师黄家驷,国画名家柳子谷。悉五位院士,逾六百博士。玉山一中群英竞秀,精心打造教育名片。远近闻名才子乡,四海皆知博士县。人文生辉,天地增胜。耕读传家,崇德向善,官溪胡氏祠堂家学渊源;红色爱国,坚贞不屈,怀玉清贫基地精神永存。至若民间非遗,更兼异彩。樟村板灯舞龙闹新春,横街茅楂串珠庆丰收。怀玉赣剧玉山班,唱响文化戏台;下塘提线木偶戏,演绎百态人生。文化互融,技艺相传,去故鼎新绽光彩,百花齐放铸风华。
业兴兮玉山,蓄强势而大鹏举,宏措行而春潮生。谋经济新跨越,顺发展新常态。承东启西,迈入高铁时代;贯通南北,发挥交通效应。赣鄱第一门户,对外开放先行。四大经济腹地,十佳宜商典范。筑巢引凤,借舟出海,激工业聚活力;一轴四区,引船入港,聚强企落园区。承接长三角,物流商贸应运而生。培育新路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城乡建设,精细优美;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文明气象,蔚然成风。建旅游名城,精品城市、秀美乡村日月壁合;创全国优县,卫生之都、文明新府齐头并进。革新锻造国际视野,破茧催生体育名都。展销会,各地商品琳琅满目;美食节,异国小吃风味多彩。小球轮转世锦赛,倾力打造台球城;环鄱车赛穿境而过,百里画廊美不胜收。故为欣逢盛世,兴业增活力;人和政通、阔步迈小康。
锦绣玉山,世纪新梓。上承先贤厚德,下启新锐睿智。集思广益,博取众长;继往开来,壮志凌云。美哉!高山巍峨兮,磅礴大气;绿水澄清兮,涵养万物。一方厚土博大精深;仰观沧溟大美无言。壮哉!春雷惊鸣,豪情激昂;万物向荣,生民安乐。精雕细琢铸良玉,看风度英姿勃发;宏韬伟略绘雄图,喜今朝凤翥龙骧。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钟鼎鸣兮奏升平。新城立兮传四海,潜龙腾兮跃九天。(玉山之窗)
华夏第一镇,玉带缠腰;华丽玉山城,奇峰含雨。一湖碧水向东流,清波潋滟;鹿城千年韵远扬,曲味悠长。曾经无名小城镇,如今旧貌换新颜;昔日小路平房挤,现实高楼多林立。江风扑面,艳阳暖人,玉山清秀显和谐;绿水悠悠,船行逐浪,远天雾岚波光妍。
喜看玉山厚重史诗,光芒四射。巍峨仙境开周后,源远流长。春秋吴王射猎地,战国豢鹿得城名;文人墨客云集,诗词佳作浩瀚;闫立本隐居玉山,丹青笔墨技艺长;玉山先生汪应辰,宋史艺文志传于世;唐宋派人归有光,草堂墨香;柏庐潜心治学,朱子家训常自省;亭林先生一腔热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喜看玉山旅游新城,气象万千。京沪铁路镇区过,动车飞驰;公路纵横通四方,阡陌欢畅;昂首南天,咫尺之遥;江舟暮返,近水楼台。亭林公园百草香,炎武塑像警世人;百里平川、一枝独秀、玉峰剔透、真山似假山;卧池睡莲,并蒂展颜,风情摇曳,暗香浮动;三月阳春,四方之色,琼花喜绽,群芳失容;玲珑昆石,独具匠心,东亭春云出岫,西亭秋水横波,仙风道骨,赏心悦目;百戏之祖,清婉缠绵,文词典雅华美,唱腔圆润柔美。驻足凝望,娄江清流,碧波云起;无怪乎,陆游生前经玉山,赞吟玉山南楼小望;冰为溪水玉为山,戴叔伦亦千古佳句诵。
喜看玉山经济发展,斗转星移。自唐伊始,鹿城农桑发达,商贾云集,贸易频繁。今逢改革开放,龙虎添翼展翅跃;开放型经济促发展,工业捷报传,小康社会提前至,生活更殷实;紧抓时机出成效,地利优势尽显露,招商引资出成效,台企外企驻鹿城,特色产业出效益,富民载体众受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喜看玉山人文环境,宜居之乡。城市规划重整体,区域分布人舒适。生态园林花锦簇,蜂蝶舞翩跹,自得其乐;见缝插针绿意漾,浓阴蒙,暑气消;社区文化氛围浓厚,运动场所、农家书屋、戏曲书苑,处处见晨运动、午阅读、暮品戏,乐不思蜀,文化娱乐,喜不自胜。患病疾,勿烦忧,农保医保,保驾护航;衣食住行,服务配套。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祥和人文,和谐鹿城。
魅力玉山,华彩初显,却已星光璀璨、引人注目。玉山硕果累累、佳绩迭出,因玉山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为人先、创新争优所致。鹿城,再次诠释天时、地利、人和之含义,再次印证昆山精神之内涵。
追古抚今,感慨万千。滔滔江水向东流,一泓清波映玉峰;回望现代玉山,众星捧月齐建设。美哉,鹿城山水入画来,风度翩翩;壮哉,玉山昂首阔步,气宇非凡;喜哉,玉山前景,绚烂胜似画!
天帝遗玉,山神藏;山怀尺玉,怀玉山。岭分二水①,山接华阳②,“冰为溪水玉为山”③。地处吴楚信江源,天连瓯越豫章东。东南望镇,赣浙渊源。金沙、玉琊,两江锁钥;东西、南北,八省通衢。赣省东大门,沿海后花园。唐证圣年,武后析地,置县玉山。唐隶衢州,宋元属信州,明改隶江西行省,民国归豫章道。前浙后赣,几易归属。唐宋元明清,咏玉有诗篇。费宏誉“月下歌声待鹤来”,王安石赞“传闻尺玉此间埋”,赵蕃吟“云母屏寒消瘴气”,夏浚夸“玉光宛在水晶宫”,杨万里唱“尽日殷勤照碧溪”。山水有精神,怀玉多风光。养在深闺玉掩面,何日掀起盖头来?
玉山巍峨,秀丽迷人。“空蒙过钓船,断绝闻渔唱。安得此溪水,为我化春酿?”④诗情画意,令人神驰。三清山,绣成堆;溪碧如玉,山青无尘。轻云朝暮行雨,草木四季常青,天人合一境界,世上第一仙峰。葛洪炼丹三清宫,援躔岩,履危石,临百仞之渊;结精舍,收童布道,开仙山,辟福地,创三清道观。紫烟石下,六合之外,九州如烟。游心于淡,行气于山;知恬交养,和理共生。皎然霞外,虽神仙养生于内,而儒术应世于外。山林洗尘,天下精微,万物得失,古道热肠,持筹而算。山川灵气,日月生辉,成就抱朴子道家师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多风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聚精华;“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殊荣不断,护景不辍。怀玉之山,避暑胜地,红绿古之特征,洋洋乎集一身;山依水偎,儒道长住;清贫丰碑,志敏永存⑤;锦狐文豹,昼伏夜行。杜仲龙须,药种千余。城南武安山,休闲别样佳。森林公园林木茂,寺庙古墓掩其间。三清山下三清湖,休闲度假好景致,六湖连珠两山儇⑥。纯净明澈溪湖水。玉山山水,群壑烟云,翠连黛蓉,云雾交融,洋洋可观,风景独好。
玉山多娇,英雄折腰。江南重镇,地当要冲,兵家必争。元末徐寿辉、陈友谅,天国石达开、李秀成,古时名将,玉山城里摆战场,黑云压城玉色变。左宗棠督兵衢州,玉山设立转运局;李林北伐建党部⑦,志敏北上怀玉捕。日寇豺狼心,细菌灭人性⑧。硝烟虽散,历史永铭。
冰溪如带,古城犹在。文成塔下忆文成,立本墓前吊立本⑨。夫阎公名门华胄,官至相国,满腹才华,画笔雄浑。一朝贬玉山,捐建普宁寺,谈禅论法,即事而真。高僧登怀玉,创立法海寺。清福之地,香火鼎盛。非是佛度人,实为人添福。文人士子,论理争鸣。朱熹草堂讲学,著述《玉山讲义》。陆吕汪程⑩,硕儒巨公,登坛设教,析疑辨义,盛极一时。四大书院B11?,前后相续,道德文章,万古称尊。人杰地灵,相因相生。文风于是乎化,文脉于是乎成。冰溪第一楼,文人墨客,济济一堂;奇男子陆游,即景赋诗,无烟火色,有烟霞气?犊?呈浚?钋槭粑摹*?/DIV> 考棚B12清时开,秀才四方来。遥想学子端坐俨然,踌躇满志走龙蛇,经纶满腹跃龙门。百年书香山水盈然,风流人物千古流芳。玉山先生汪应辰,年方十八中状元;官吏部尚书反秦桧,一腔正气著《文定集》。金陵三杰柳子谷,灾年赈灾多画竹。医界泰斗黄家驷,医术医德传后世。“才子乡”、“博士县”渊源长,院士博导博士数玉山。今听一中书声响,二十年间皆连冠。
东方威尼斯,“半江青山半江城”B13。民风纯朴,古风犹存。官溪胡氏,江南小宗,以祠结缘,“飨保万龄”B14。横街茅楂会,墟市交易忙。樟村板灯跳,农家乐逍遥。临湖串堂班,送戏进村户。童坊花大门,赣剧发源地。明清古会馆,迎来又送往。今日玉山,对接浙江、长三角。“三山”艺术节B15,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人气兴旺。“代理妈妈”B16钟文花,三清山下育人才,爱的奉献,美的情怀。西瓜、白玉豆、黄金茶、红心柚,绿色通道,地产走八方;轴承、水泥、罗纹砚、台球桌,市场畅销,特色不尽数。缅怀先烈,树“清贫”丰碑;传承遗志,学“清贫”精神。八张文化名片 B17 为媒,八仙过海发展为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全国旅游强县,夺中部地区百强,思路明、对策新、措施实,地利人和,机遇天垂。看人民和谐进步,瞻玉山前程似锦。
程建平
《玉山赋》
《玉山赋》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