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子长县安定镇“三个一”工作法助推山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 招商动态 |2017-11-09
今年以来,子长县安定镇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抢抓市委市政府“苹果北扩”的历史机遇,坚持“一条路子规划、一把尺子建园、一个体系管理”工作法,全力打响中山川牌、绿色牌、有机牌“三张牌”,助推山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奠定坚实基础。
一条路子规划,高起点,绘蓝图。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利用安定镇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的地理优势,以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为契机,以打造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基地为目标,将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与建设文化旅游名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深度融合,统筹安排,纳入全镇“三带五区七基地”发展总规划的盘子。自2012年以来,累计发展山地苹果2.8万亩,现已形成魏(家砭)李(家沟)、王(家沟)杨(家山)、十(里铺)南(沟)三条山地苹果带。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秋冬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完成今年新栽山地苹果任务,镇党委镇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精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平整二十里铺、李家沟两村500亩土地,精心打造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基地,绘制了一幅“果业大镇、生态强镇、千年古镇、文化名镇”的壮美发展蓝图。
一把尺子建园,高标准,做示范。面对新栽面积量大、园区管护失衡、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一把尺子标准、点面统筹兼顾、补齐发展短板、建设示范园区”工作思路,整合力量、集中资源连续打出高标准建园“组合拳”。一是分解任务到村到户:面对今秋2500亩新栽山地苹果任务,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综合研判各片各村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项目资源,将全部任务分解到片到村,同时各村遵循“个人优先、大户优惠、企业优待”分配原则,随之将栽植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同时,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黄小东任组长的新栽山地苹果工作督查组,对工作落实、栽植达标等情况进行片、村、户逐一核查,形成工作倒逼态势,从而实现新栽任务量质齐升,全面过关。二是科学管护抓细抓小:随着安定镇万亩山地苹果基地框架基本形成,管护量大、面宽、技贫的难题,直接导致全镇山地苹果产业发展陷入层次不齐的窘境。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党委坚持“三步走”科学管护模式,一步严把建园关,由镇山地苹果服务站指导进行科学规划、平整土地、规范栽植,现已建成市县镇村各类示范园64个6075亩;二步做细培训关,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先后组织全镇果农到宝塔区、洛川县等地观摩学习,分批次参加全县果业技术专题班,同时邀请市县果业专家来镇到村进园开展山地苹果管护技术讲座,组织果业机械销售人员实地教授果农安全规范使用器械;三步提升认识关,面对管护的不均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抓包园区责任制,以“百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党员进万家”主题活动为抓手,积极与果农面对面交流,解决发展思想顾虑,坚定果业致富信念。三是基础设施配齐配好: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优化环境招商、融合项目引资、倾斜政策扶持、激发动力致富”的工作理念,先后引进陕水集团农业水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陕果集团子长有限公司来镇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同时,积极将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捆绑,配齐配强果业基础设施。免费向果农赠送粘虫板400包、拉枝绳600捆、防护网6500米、石灰3350斤、果树剪等工具215套,向果业大户发放微耕机、打坑机、割草机、喷药机等器械870台。柏油硬化王(家沟)杨(家山)路、高(家沟)李(家岔)路、石(畔)宋(家沟)路、魏(家砭)李(家沟)路、廖(公桥)清(水沟)路等5条通村产业道路,切实增强了果农发展山地苹果的信心和决心。
一个体系管理,高质量,提效益。镇党委镇政府始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紧紧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着力点,以开展果业后整理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果业服务管理体系,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果品品质,打造果业品牌、增加果农收益。镇级建立果业服务站,由一名副职领导专门负责,抽调3名干部分片协同管理,全力抓好政策宣传、项目协调、招商引资、销售管理等工作,当好“协调员”;村级建立果业服务队,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队长,联合党员中心户、果业大户等在修剪、覆膜、套袋、采摘等环节给予技术指导,做好“技术员”;户级建立果业服务组,择优选定一名果业大户为组长,以自家果园为培训教育基地,将周边果农纳入技术服务范围,形成“定期培训、日常帮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干好“服务员”。截至目前,已完成108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到陕果集团,同时积极协调挂果园果农与陕国集团达成苹果收购意向,实现了安定苹果线下与线上的有机融合。(李小龙)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